2013年11月23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保守思維”回歸伊黨?

伊黨青年團宗教事務局主任慕哈末卡立爾說,為了更有效在民聯成員黨裡宣揚伊斯蘭教義,他“夢想”著有一天讓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改信伊斯蘭。他希望可以借助民聯平台,加強伊斯蘭宣教工作,畢竟民聯是一個不錯的平台。
 

    民聯是一個政治聯盟,這一個聯盟有著同一個目標,就是推倒國陣,入主布城。然而,在這一個擁有共同政治目標的聯盟裡,卻有一個解不開的死結,那便是宗教治國。伊黨在308大選,曾經擁有3位州務大臣,在國會卻不比公正黨與行動黨擁有更多國會議員。
 在那個階段,民聯3黨可說平起平坐,雖然伊黨國會議員不比其他兩黨來得多,卻掌握實在的兩個州政權。505大選后,伊黨失去吉打州政權,伊黨尼查也無法重奪霹靂州務大臣寶座,再加上伊黨從原有所贏得的23個國會議席,減少至21個國會議席,伊黨已在民聯3黨中,從原本“勉強的平起平坐”變成“真正的第3黨”。
 從過去的大選成績顯示,伊黨已從308的全國性政黨打回原型,退回東海岸,僅能守住吉蘭丹、登加樓和彭亨的傳統堡壘區。伊黨在“伊斯蘭國課題”的立場,模稜兩可,領袖各說各話,是伊黨保守派與專業派的角力,也是伊黨面對大選挫折的因素之一。
未免太高估自己
 伊黨對民聯來說,擁有吸納馬來選票的作用,甚至是協助行動黨和公正黨深入馬來甘榜的傳統政黨。但若要將自己那一套,強加在行動黨和公正黨身上,那就未免太高估自己。
 也是伊青團署理團長候選人的慕哈末卡立爾“夢想”林冠英改教,他更應該期待的是卡巴星家族議員都改教,那才算一個值得期待的艱難任務。把宗教作為競選籌碼,是為了贏得更多支持。
 上一屆黨選,末沙布以專業人士派系成功擊退兩名宗教師派,贏得署理主席,其他專業人士出生的領袖也囊括多個重要職位。然而,在這些專業人士派系領導下的伊黨,並沒在過去的大選保持原有成績,甚至末沙布本人還輸掉該黨已故前主席法茲諾的本筒國會選區,這個挫敗將為保守派帶來反攻重要籌碼。
 巫統以種族權益作為競選主軸,伊黨也不過把“宗教使命”替代巫統的“種族權益”,來為自己的勝算加持。

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單一族群的鬥爭

日前,拉曼大學馬來西亞青年民意調查顯示,公民意識主導華裔青年的政治選擇,約70%華裔青年選擇以公民意識為主的多元種族政黨,只有7%華裔青年選擇種族政黨。
 這現象對馬來西亞的未來發展,是正面和積極的,至少華裔青年已走出過往老一輩的種族思維,趨向爭取全民利益的政治。但是,這一個調查結果的思維建設,是建立在何種基礎之上?馬來西亞自獨立以來的種族政治無法滿足全民?因為對華社不公,人們要摒棄種族政治?
 若因種族政治對華社不公,而出現華裔青年選擇多元種族政黨,那這一個調查結果僅是建立在種族思維上的公民意識。
 在過去兩屆大選,華社摒棄代表華社的華基政黨馬華、幾乎讓以多元種族政治立黨的民政黨全軍覆沒,這其中最大原因是,華社認為“馬華無法在國陣捍衛華社利益”。每當華教課題冒出來,董總及華社對著馬華來罵;當巫統領袖發表種族言論,華社又是對著馬華來責怪。
公民意識抬頭
 當這些聲音此起彼落時,其實不僅政黨離不開種族政治,就算華社、華團都自我捆綁在種族治國框架內。當然,其中原因也包括馬來社會依然熱衷種族政治。
 今天,華裔青年選擇公民意識主導政治選擇,對國家發展似乎是好事,但對于華社利益,卻存在著危機。民政黨說華教是公民議題,那只是一廂情願說法,除非其他友族同胞大量湧進華校唸書,否則,華教始終是華人的事,美其名也僅是國家教育政策的一部分。至少對近70%非華人社會來說,那不是他家的事。
 公民意識抬頭,種族政治日落西山,對獨立僅近60年的多元種族國家來說,絕對是好事,至少我們走得比別人快。然而,在華裔青年選擇以公民意識為主的多元種族政黨時,那些捍衛華教、文化、經濟的華團組織,也面對與華基政黨無異的命運。


 單一種族的組織或結構,很難引起華裔青年共鳴,就拿淨選盟運動與華教大集會作比較,你會發現身邊華裔青年嚮往支持淨選盟運動多于華教大集會。
 總括一句,華裔青年選擇公民意識,面對衝擊的不僅是華基政黨,也包括純華裔的華團組織。單一族群的鬥爭,在新一代華裔青年眼裡,是否還那么重要?

2013年11月12日星期二

马青40岁好!

就事论事,马青年龄从原本的45岁降至40岁,这一个年龄上的调整,在政党年轻化和发展上,绝对有利无害。当你看到敌对政党行动党的社青团把青年的年龄定在35岁以下,而国阵老大巫统冶把年龄限制在40岁以下时,马青就别奢望40岁以后还可以当马青了。


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当很多马华年轻党员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背地里批评老一辈的领袖霸者位子不走人时,但又有人却认为把马青年龄往下调是一个错误。任何一个改变都有人会被牺牲,也有人会从改变中获得利益。然而,改变是为了党利益着想的话,我们就必须将自我幻想的“利益论”和“得失论”放一边。

今天,我们牺牲了过了40岁的“老马青”的才能,难保我们不能在未来,发掘更多少过40岁的年轻党员,甚至是少过30岁的青年才俊。若非把年龄调低的话,马华如何冒出30岁以下的州团长,如何拥有一大批30岁左右的区团长。

用了一大堆什么“魏家祥要保着张盛闻”的理由来为“调低马青年龄”套上罪恶的骂名,其实另一边厢,反对者也间接地在打压着年轻党员上位的机会,更抹杀了党年轻党员发挥的机会,进而让年轻人对马华却步和意兴阑珊。

马青州代表大会的出席率偏低,无疑与马华不够年轻化有关,甚至无法让人看到马华贴近年轻人,毕竟45岁的党员还属于马华青年的话,那也表示马华真的没有太多的年轻人。

今天,马青调低年龄至40岁,千多个支团无法组军,41岁至45岁的老马青何去何从等问题,都是制度改革上的牺牲,是一个过渡期,这与马华瘦身无异。有人说马华瘦身将会变成小党,很多支会可能找不到人,但就为了这些虚名,马华继续地自我膨胀,自我陶醉吗?


别为了那个人的得失,放弃了追求制度上的改变。自个儿的利益在党的历史中,是微不足道的,相反地,制度上的改变,却可能影响好几代人,至少影响着这一刻每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马华党员。否则的话,站在前面摇旗呐喊的还是45岁头发半白的“老马青”啊!


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

《中国报》霆院声声:華裔選票回流?




雙溪裡茂補選成績出爐,伊斯蘭黨保住這5屆大選不敗堡壘區,國陣也成功削減伊斯蘭黨多數票高達60%,贏得19個投票站中的11個,最意外的莫過于華裔選票回流。
 雙溪裡茂州選區僅有1800余名華裔選民,集中在其中3個投票站,而這些投票站成績顯示國陣獲得明顯勝利。因此,朝野政黨都斷定華裔選民傾向國陣,但這一個政治結果不代表什么,卻也代表著什么。此話怎說呢?不同詮釋,將有不同政治效應。
 吉打州是伊斯蘭黨曾經執政的州屬,華裔曾受不公平待遇;同時,最近吉打州行動黨鬧內訌,單靠公正黨華裔議員主攻華裔票倉。此外,行動黨並未真正為了1800余名華裔選民,全軍壓上北部。相反地,馬華中央領袖從蔡總到中委,不管是為了黨選,還是補選,至少他們都到了雙溪裡茂助選。
 雖然吉打州務大臣慕克裡茲曾為了華校撥款課題,發表“只會協助過去大選支持國陣的族群”言論,但這似乎沒有影響雙溪裡茂華裔選票,畢竟副首相隨后宣佈撥款205萬令吉給區內3所華小,抵銷了慕克里茲言論的負面效應。
耕耘華裔選票
 這一個選舉結果,對華社來說,可說一場及時雨。當國陣領袖,尤其是巫統領袖,認為華人忘恩負義時,華裔選票回流似乎又讓他們看到希望,往后不敢怠慢華社。當然,1000多張華裔選票不代表全國700萬華裔同胞,卻也說明華裔選票可能回流,國陣還有4年多時間,去耕耘華裔選票。
 華裔選票回流,首當其衝的肯定是行動黨。行動黨林吉祥說若華裔選票回流而讓國陣削減伊斯蘭黨得票的話,那最大輸家是巫統。無論如何,巫統都不會是輸家,對于國陣政權來說,巫統也渴望華裔選票回流,畢竟巫統對于現有內閣沒有馬華代表,似乎有些尷尬。
 當然,沒有了華裔支持,這個政府還是可以做下去,只是不完美。
 對行動黨來說,華裔選票回流國陣,才是惡夢的開始。至于這個回流趨勢,是否會蔓延至全國,目前言之過早,畢竟雙方都有4年余時間。行動黨必須為過去華裔選民全力支持民聯“改朝換代”換來的失望,重新找到新政治論述,否則,行動黨將會進一步流失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