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1日星期一

《中国报》霆院声声:感恩多元文化的社會

年除夕,在外的遊子們,匆匆忙忙地趕公交或驅車回鄉過年,與在家等候的一家大小,一起吃頓團圓飯。“團圓飯”對華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家人的團聚能夠令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一家大小共敘天倫,圍坐餐桌旁是一種幸福的時光。
 大馬華人在中華文化與習俗上的傳承,可說遠比其他地區的華人,來得更細膩和完整,甚至比中國內地的華人更講究。這取決于兩大因素,即地區政治因素和民族自我保護。
 東南業國家是最多華僑聚集的地區。然而,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的華僑逐漸地失去了華裔的特征和文化,不會說中文,對中華文化完全沒有概念,甚至失去中文名字,他們在面對政治與經濟現實下,無奈地接受了同化政策。
 華裔佔大多數的新加坡,對中文和中華文化的掌握,也略遜于大馬華人,而這大部分都因該國政府實施崇洋政策所造成。有關國家的政府所給予華裔同胞的發展空間,已讓擁有5千年歷史的民族文化,在有關國家的土地上,幾近消失。
 至于大馬,華裔人口占國家總人口比率只有24.6%,但卻是東南亞國家裡,對中華文化、母語教育、民族性特征,保留得最完整的國家。
作為大馬獨有品牌
 除了政府開放性政策外,政府也嘗試引領其他友族同胞,一同接受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國家,也將這多元種族和文化概念,推展到國際社會,作為大馬獨有品牌。
 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是多元種族國家。然而,只有大馬有這資本,向國際展示大馬的多元文化,因為只有大馬這國家,有足夠的空間,讓各族群的民族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再來,便是民族自我保護。有中國的朋友說道,大馬華人比中國人更像中國人,因為大馬華人在傳承文化上,作得特別周到。其實,這是可以理解的,當一個社會以一個群體佔多數的時候,民族特征保護性將會逐漸減弱;而大馬華人作為占較少數的民族,民族特性將讓人特別珍惜和保護,這也是一種讓文化習俗得以傳承的因素之一。
 我們的國民,可以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屋簷下,一起生活和工作,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民族資產。身為新一代的華裔子弟,期望我們可以共同維護這和諧共榮的國度,願普天同慶的農曆新年裡,懷著一份感恩的心,向過去辛勞耕耘的前輩們乾一杯!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