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6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投票傾向,決定方向


首相納吉已宣佈解散國會,戰鼓齊鳴,一場廝殺在所難免。到底誰可以入主中原,成王敗寇呢?4月份內將會有一個答案,而各政黨在大選之后,將可能因成績不盡理想,而出現領導層更迭的局面,尤其是“已有先例”的國陣成員黨。
 來屆大選,選民是基于什么心態,而決定手中一票誰屬呢?國陣一直勸請選民勿情緒化,要慎重思考國家未來,別因為情緒的發洩,而錯投手中一票。然而,指責選民情緒化的說法,是侮辱選民的。

 第13屆大選,選民所注重的課題,與以往不同。全國課題重于地方課題,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國陣一向以來,所做的民生服務工作,優于民聯政黨,但這一次的大選,民生課題已無法主導選民傾向。
 大部分的選民所關注的課題,離不開3大類,即公共行政操作與透明、經濟以及穩定。
 公共行政操作與透明是國陣的軟肋,過去半個世紀的執政,讓國陣背負了過多的歷史包袱,而納吉近4年的政府轉型計劃,讓問題有明顯的改善,但卻也還有進步空間,畢竟4年時間是有限的。
穩定的考量
 經濟的發展,不僅是如何節省開支,也包括了讓國家的經濟飛騰,進而讓人民三餐溫飽不成問題。在經濟的考量上,選民將以“經濟經驗”來選擇他們所相信的執政集團和領袖。在這方面,國陣佔據優勢,其帶領國家度過經濟難關的經驗,優于民聯的“省錢”和“派錢”。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任首相馬哈迪,與時任財政部長即現任民聯共主安華出現“應對策略”上的分歧,進而導致安華撤職事件發生,但事實證明當時馬哈迪領導的國陣政府,成功帶領馬來西亞人民走過艱難時期。
 “穩定”是一個比較趨向選民心態的因素。穩定的考量,不僅是選后的社會動盪與否,更甚的是把一個政權交給一個政治集團,后者是否勝任有余。選擇維持現狀的選民,將毫不猶豫地支持現任政府;考慮把選票投給民聯的選民,將會慎重考慮民聯三黨的政治理念,是否可以互相制衡,避免其中的政黨依據自身的政治理念,剝削其他友黨的政治勢力,進而實施不利三大民族的政策,就如308大選后的吉打州。
 對于華裔選民來說,貪腐是絕對的考量,也是佔據著第一位的考量。但是,我們也不可忽略經濟和社會文化風氣的因素,因為這兩大因素,將對選民本身的生活和口袋,帶來最為直接的影響。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