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中国报》霆院声声: 全民平等的施政模式是甚麼?

“一個馬來西亞”的概念是什么?抑或,“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是什么?更簡單地說,“全民平等”是什么?其背后的施政模式又是什么?有誰可以說得清楚呢?
 大馬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多元化是令大馬人引以為傲的代名詞。但是,另一邊廂,它也是問題的根源。多元化的社會由不同的種族、宗教、文化、教育和民俗傳統等所形成,當權者想要平衡多元化社會的各種要求,實屬“充滿挑戰性的任務”。
 無論民聯或國陣,在各自管轄的領域,都難免被人民批評缺乏公平施政。2012年,檳州民聯政府遭到批評,指“非穆斯林在3年內所獲得的撥款,不及穆斯林在2011年一年內獲得的撥款”。
 至于在民聯執政的雪州,“聖經扣押風波”再次延燒,州民炮轟雪州民聯大臣無法照顧非穆斯林權益。然而,這是一個“順得哥情失嫂意”的兩難局面。
 國陣方面,近60年來的施政不免讓人覺得偏頗于國內最大族群,除了經濟,教育更是華社認為政府虧待華校的明顯例子。
不以種族背景實施
 近日,華團炮轟副教長葉娟呈忽略華社需要,將華文教師派往全寄宿中學和技術學校是浪費資源的做法,並認為應將華文教師分配到國民型中學或國中教華文。
 然而,葉氏則認為,國內的教育課程超越華小和國民型中學,身為一名副教長,她需要照顧全民教育,不以種族、宗教和背景來實施政策。好了,葉娟呈的這番說辭,你能接受嗎?
 就個人而言,葉氏的說法符合了一名全民領袖的姿態。當我們說華文隨著中國崛起,成為重要的國際語言后,難道葉娟呈派遣華文教師到全寄宿中學和技術學校,教導可能大部分是“友族同胞”者華文,是錯誤的決定嗎?
 站在全民皆可接受教育的平等線上,葉娟呈的做法固然沒錯,只是分別在于哪個該優先處理而已。至于優先處理的問題,我們總不能因為自己是華人,就從華人角度出發,這不是全民平等的概念。若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利益重要于其他人,進而剝奪他人應得的利益,那么平等概念又從何說起呢?
 民聯倡導的全民平等理念,受到非穆斯林社群熱捧,問題是,全民平等的施政模式是什么?朝野政黨可以具體地說清楚嗎?其實,在一個多元社會裡,平等相等于犧牲,因為我們的不同造就了我們有不同的需要,沒有人可以什么都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