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

《中国报》霆院声声: 馬華改革勢更強

首相兼國陣主席納吉在馬華代表大會上,警惕馬華上下勿再內鬥,否則不但讓他厭煩,也會讓人民厭倦,馬華內鬥給人整體觀感,與民聯“加影行動”及雪州大臣事件給人的觀感無異。
 國內娛樂圈是非無人問津,倒是政黨花邊新聞搶盡風頭。政黨內訌似乎已成了媒體競相報道的新聞,而馬華內鬥更猶如肥皂劇,精彩絕倫。
 為了結束數十年來的老大老二黨爭問題,廖中萊提出總會長與署理總會長候選人以組合方式競選。這一種競選方式,猶如在美國和台灣,總統及副總統候選人搭檔競選的方式,要么一起勝,要么一起輸。在馬來西亞 政治選舉上,這是一個嶄新的嘗試。
 有人會說,這種競選方式可能導致馬華出現一言堂問題,完全沒有制衡力量存在,但事實上,馬華黨章已經賦予中央代表足夠的制衡權力。領導層只需執行中央代表委託的使命,而非互相制衡,制衡和監督力量應該來自中央代表和黨員。
地方權力的鬥爭
 馬華新領導層推出許多改革計劃,這些改革計劃或多或少削弱了掌權人的權力,卻賦予黨員更大的參與感。要執行改革計劃,必須修改黨章;修改黨章則必須獲得兩千余名中央代表支持,這是領導層必須面對的另一項挑戰。
 改革轉型的代價不僅是犧牲當權者的權力,黨員直選制,也削弱了中央代表的角色價值,領導人願意犧牲,代表們則未必“照單全收”,這其中牽涉到地方和基層的利益關係,而所謂的利益也不僅是官職分配,相反地是地方權力的鬥爭。
 一個穩定和團結的政黨,才能面對人民和敵對政黨。馬華團結與否,固然無法直接改變華社對馬華的刻板印象,更甭說給予支持。不過,馬華內部若團結,至少不會自揭瘡疤,醜態暴露,為敵對黨提供子彈,甚至給人民一個不支持馬華的理由。
 看看剛過去的雪州撤換大臣風波,當馬華同仁譏諷民聯內亂,公正黨安華無法安內,爭權奪利醜態畢露時,馬華不也曾經歷如此血淋淋的慘劇嗎?
 馬華兩大巨頭分別接見媒體時,提到即將推出的種種改革計劃,從擴大代表制到2高職搭檔競選,看出馬華的改革決心,希望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付諸行動。若最終馬華成功執行所提出的一系列改革,那么廖魏配將為人所津津樂道。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