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30日星期日

认同理念,还是利益?

八月廿六日的阿力夏以一万五千多张选票败给公正党的安华。当时的补选,我倒不对成绩那么在乎,反而对这位国阵候选人有兴趣,尤其是他从华小出身的背景让我对他更惊更喜。华小出身却能说一口流利的福建话,更是奇上加奇。但是,3个月后的媒体对这号人物的报导,我再次地奇上加奇。怎么说呢?与巫统区部主席闹不合,是因为人事上的磨合问题,我不认为它该成为阿力夏脱离党的理由,毕竟认同党的理念才是加入政党的基本因素,但是区部领袖的个人操守和霸道与阿力夏认同党的方向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

阿力夏表示,在跳糟前会会见巫统党领袖,这是一个转机,毕竟阿力夏为自己的跳糟留下了最后的缺口,看看党中央领袖对问题的重视程度有多少。巫统在国阵内可说是老大,巫裔要在国阵内,必须加入巫统不可,否则就是在野党的回教党或公正党。因此,在国阵内部,扬起多元种族的政党如民政党和人民进步党始终无法看到巫裔党员在两党内大展拳脚。否则的话,阿力夏大可离开巫统,加入在槟城活跃的民政党,同是国阵的大家庭下,闲话可能会少些。为何说可能呢?因为槟城民政与槟城巫统还断交着呢!

阿力夏拟跳糟的课题上,让我们看到巫统党内部的区部领袖的耀武扬威,不只是在巴东埔,甚至在全国各地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地方领袖的霸权,山高皇帝远的家伙总是在后院放火,持着自己是区部老大,割地当起诸侯来了!马华的情况没有比巫统严重,但是地方领袖之间的矛盾亦不少,你骂我,我捅你的事情不断发生,这就是地方领袖的人事磨合问题。大选的胜负往往就是因为地方领袖的互抽后退而败北,阿力夏不就曾经在826败选后道出其中的原因吗?马华在过去的308大选不也是出现一样的问题吗?我都曾经碰见自称是马华党员的人,但是没有把票投给马华的候选人,相反地支持了民主行动党的张念群。

其实,国阵成员党的党员数字都是虚胖的,往往这些党员加入巫统或马华的真正目的不是认同党的政治理念或方式,相反地是因为利益的诱惑。有些人认为加入执政党,至少可以从好处中分得一杯羹,受封勋衔或获得工程什么的都是这些加入执政党的首要目标。不然,当年是巫统党员的现任雪州州务大臣丹斯里卡立为何在卸下牙直利总裁的身份后而投奔公正党的怀抱?!卡立是巫统的新经济政策下的“受益人”,为何最后却变成了反对新经济政策的人呢?这就是所谓的认同政党的利益理念,而非政治理念。

政治已经成为金钱利益的平台,没有所谓的为民族,为国家,为这片土地的清白想法。政治人物就是如此的肮脏,把政治弄得肮肮脏脏的,让普通的老百姓都认为政治是肮脏的,其实真正肮脏的是这些没有正确从政理念的家伙。中国古人说,官场险恶;但到了如今,官场已经到了更高的层次,那便是利益的诱惑。为了利益,“光明正大”的“张大眼睛”说假话的大有人在。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从政要虚伪?!


当初的理想变成虚幻时,才知道失落的感觉是那么地无奈。

昨夜与一位亦师亦友的学弟聊天吃饭,我们彼此之间认识了将近8年的时光。我们从钟灵开始了咱们的友情,又在同一所大学念书。曾经一起在中学时担当Prefect,又在大学内先后当选学生代表,他更是我在校园政治内的接班人。

昨夜,我们聊起了前途,聊起了未来。身边有好多朋友想在政治上发展,而我恰巧有一个不错的平台去施展政治抱负,但是在他人眼中的好平台,却是亲身体验中的“不尽然”。有些人善用了自己在部长身边办事的方便,跟着老板全马跑透透,工作之余也来个“扩散自己的人脉”,尽力为自己的政途“插旗”。而我也有如此的好平台,也有如此的优势,但是我从来不利用。

近日,办公室来了个拿督级人马,算是与我最熟落的“衔头”人物。他直批我是一个没有想过跑政治路线的人,因为我不够虚伪,没有野心。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评语了,他也不是第一个这样批我的人了。我回头想想,我的确是如此的一个人,不是不虚伪,只是不够虚伪,不是没有野心,只是让人看不到野心。如果有意展翅高飞的话,老板都是总会长了,我还为自己党籍犹豫什么呢?

在大学的时候,曾经想过在政治一展抱负,曾经想为自己的族群作些什么的。因此,我毅然加入了国大华裔学生理事会,竞选学生代表,一圆自己的宏图大志。在担任学生领袖的时候,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服务理念。我总认为从政者必定可以在其任期内得到一些好处,但是拿多少,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执行职责,不可将当官看成是发财或享福的机会。但是可悲的是,在社会里的现实政治中,大部分的政治人物已经被私利给蒙蔽了双眼,忘却了人民的需要,把服务或贡献变成一个口号,甚至是为了赚取政治资本而作的工作。口号绝对不可再与政治画上等号,更不要将炒作课题当成捞取政治筹码的工具,往往因为政治人物的炒作课题,才会演变成社会课题,进而激怒全民的情绪,引发动荡不安。也许我的想法是单纯的,也许是不切实际的,但还是我不变的原则,因为“官因民而存,无民则无官”。

我并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没有野心的人是没有目标的人,没有目标的人生不会是我想要的。因此,不是没有野心,而是眼前没有平台可以让我去追求原有的理想。我会继续寻找这一个平台,继续去寻找一个让我舒服的空间,但绝对不是总会长身边服务的平台。在现有的政治环境里,看到有些人自以为是部长身边的红人,而露出尾巴来四处称兄道弟,这些人的假面具的确让人感到恶心,但是政治中就是有太多这号人物的存在,而且年轻政客也以为类似的手法可以取悦人心,让自己在政坛上平步青云,这是未来政坛不想预见的悲哀。

2008年11月19日星期三

黄家泉难矣~


今天,我看到《星洲日报》第5版的新闻-黄家泉辞职。

黄家泉的辞职也许是好,可能也是坏。但是,要来的终究要来了。黄家泉输了党职,难免面对从官车下野的窘境,只是分别在于自己走下车,还是被人赶下车。今天,黄家泉选择了带着尊严离开坐了7个月的一品官位,暂且不说是真或假,毕竟黄家泉现在在伊朗公干,谁替他呈上信件则有待查询。

黄家泉今天呈辞职信或待到首相的内阁改组,都离不开被撤职的命运,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总好过巫统的内部职位更迭,比起友党,马华的领袖可潇洒得多了,没有巫统党主席的拖拖拉拉,没有巫统妇女组主席的死赖不走,更没有国大党的主席厚着脸皮当主席。从黄家定到黄家泉,我们看到了中华民主彻底地贯彻了“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之前的蔡细历不也是如此吗?而如今的蔡细历也不是一样地展现出其“从那里跌倒,那里爬”的大无畏的勇气吗?

中华5千年文化的教义和精神深深影响了华族的从政之路,从勇敢地接受民主的裁定,贯彻问责文化,这不就是华族5千年来的中心思想吗?老蔡曾经在光碟事件后说过一句话,“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这让人明白上台及下台只是一线之差,今天的上台不代表永远,今日的下台也不代表永无翻身之地,蔡细历不是让我们相信了这一个可能吗?

也许黄家泉的辞职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可能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因此只有《星洲日报》报导此事,其他报纸似乎只字未提。报章的报导也是一种现实的考量,今天的黄家泉已经不再可以让媒体大事报导了,可能从部长职退下是最后的告别,更是媒体对黄家泉在政坛最后的报导。但是,我更希望的是这不是最后,因为蔡细历让我相信了东山再起的可能,可能黄家泉可以向政敌学习“东山再起”之术,但是我相信很难,毕竟蔡细历的东山再起离不开“悲情牌”,中央代表都相信他的“含冤收屈”,才成功赚取了“同情票”。但是,黄家泉似乎没有什么牌可以打,要如何守着现有的支持力量已经不容易,要将力量化为三年后的选票更难。

因此,黄家泉东山再起的机会难矣!

2008年11月15日星期六

老蔡的自打嘴巴



蔡细历于党选后的2008年10月19日召开记者会,针对其胜选后的第一个公开记者会,解释其胜选后的期许。在记者会上,更表明没有想过一定要当官的立场,真叫中央代表高兴,因为中央代表选择了一位只为党,不位官的领袖。但是,蔡细历前几天接受《中国报》的专访后,怎么措词强烈地那么在乎官职的分配呢?政治人物竞选高职,图个官职来当当是无可厚非地,但只是老蔡在之前把话给说在前头,让人认为老蔡自打嘴巴了......难怪老翁说,“不要选择性健忘”!

2008年11月14日星期五

马华“革命“的开始


一星期没有执笔写部落格了……党选后的日子,有人一朝踏上青云之路,有人得志不得势,而我也不赖的,因为党选后也变成了“容易受伤的男人”,被病魔摧残到“体无完肤”。除此之外,也可能党选后的工作量加重了,头脑也给累坏了,回到家后,我只想好好地让头脑休息休息,毕竟我的精神已经无法再负荷工作以外的思考了。

总会长日前宣布党职安排,出乎意料地委任王弗明及姚伟豪分别出任总秘书及全国组织秘书,这是一个惊喜,也是个怪阵。王弗明的委任让小州的领袖看到出任党职的希望,至少马华不是给四大州玩完的。多年以来,小州领袖纷纷到大州去投靠,如小廖来自马六甲,却投靠了彭亨;高博士来自槟城,却成了雪州马华青年团团长。环看马华多年的党职排阵,党领袖往往都是为了取悦他人或安抚各州马华情绪,而根据中央代表的人数来分猪肉,这往往都牺牲了一些才德兼备的小州领袖。

至于委任姚伟豪为全国组织秘书,这一份差使确实是不讨好的工作。但是,在立志解决“虚胖”问题的翁诗杰眼中,这一个职位绝对是重要的,更是整顿马华的第一步。马华不希望号称百万雄师,却在大选的时候,没有百万雄师的气势。因此,解决“虚胖”问题是刻不容缓的,毕竟马华需要的是精兵,而不是水货。但是,值得探讨的是,为何委任35岁的姚伟豪呢?而再配搭一个40岁的颜丰守呢?平均年龄才38岁的组合,何以领导党的组织工作呢?颜丰守是马青的组织秘书,配搭拥有马青全国组织秘书经验的姚伟豪,就好比把马华与马青的组织工作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脱节。但是,让我看到最明显不过的是老总已将全国组织工作交由马青仔处理,而其二目的便是要马青仔推广招收年轻党员,免得马华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有人说老翁广用马青的班底来作为自己的新班底,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但依我看,老翁委任多位马青领袖加入母体阵容,不外乎是想让马华年轻化,不要让马华成为老人政党,而栽培年轻人的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老翁主张的,看看其办公室的秘书助理阵容里,便可略知一二。

坊间对于姚伟豪的委任褒贬不一,年轻的他必定成为他人的攻击对象。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排队多年的党同志却无法获得青睐,而区区只有35岁的伟豪却得到老总的赏识,这难免受到一些“怨言”。但是,马华不该再延续过去的传统,总是把党职或官职当作安慰奖来安抚他人,相反地,马华该选对的人做对的事情,把每一个职位发挥得淋漓尽致。

纵观整个马华党职的安排,我们看见了小州领袖的希望,看见了年轻人在马华的希望。我希望这成为马华未来的传统,更希望马华各等级领袖都效仿之。毕竟爱党就该爱“她”的全部,只要“她”快乐,不能“拥有”也无所谓,不是吗?但是,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改变现有马华内部根深蒂固的想法,改革之路坎坷不已啊!看看第一波的改革,换来了“得志不得势”者的炮轰!“革命”尚未成功,老翁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