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0日星期六

《中国报》霆院声声:入閣與否 方向模糊

馬華內部似乎出現“入閣”與“不入閣”的分歧,署理總會長廖中萊通過媒體喊話,也“借用”華團及華商的“一唱一和”,有意圖促成“華社要求馬華入閣”的戲碼;至于極力捍衛“不入閣”決定的總會長蔡細歷與眾領袖,則把“誠信”和“尊嚴”掛在嘴邊。
在马六甲Philea Resot 宣布“不入阁”决定的记者会
 入閣與否的問題,到底糾結在哪裡?是有人在朝好辦事呢?還是捍衛選前許下的承諾?馬華諸公看來還摸不清楚“入閣”的用意和根本問題。挺不入閣的一方,由始至終沒有提出馬華作為執政黨,在選擇不入閣后,如何在黨政結構下,執行政治工作;簡單來說,就是在黨內機制上作出調整,迎合放棄官職的政治改變,為馬華找到新生命。
 至于挺入閣的人士,除了讓人覺得“有人在朝好辦事”之外,其實馬華的入閣是否能擺脫過去在政府體制內,當家不當權的形象?而這恰恰才是入閣前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若今天的馬華無法在國陣體制內,有著“突破性”改變的話,那正如馬華副總會長顏炳壽所說的,入閣可能將讓馬華在來屆大選,面對滅頂之災。
要達到基本任務底線
 教總主席王超群的一席話,是整個“革新委員會與華團對話”精髓所在,即“入閣者必須勇敢爭取”。馬華要入閣,必須先為自己設下基本的任務底線,向國陣清楚交代華社的要求。因此,馬華入閣的先決條件應是敢于面對官職得失,以華社利益作為大前提。若無法達到基本任務底線,應有勇氣發表立場,甚至不惜棄官罷位,對抗不公。
 馬華入閣者是否有這勇氣改變過去的作風,轉變政治角色,跳脫出消防員救火的形象,才是入閣的關鍵所在。當面對不公不義,或是事與願違的課題時,入閣者應知道何謂“勇于否決”,而不是面對個人利益時,選擇放棄公共利益。
 馬華副總會長林祥才提到,當初蔡細歷在黨內會議中倡議不入閣時,所有中委為了保住自己大選上陣的機會,順從蔡總。若林祥才所言屬實,在這種關係黨內未來的政治決定中,可看出黨中委將個人利益置于黨利益之上,如斯思維的馬華諸公,還談什么“華社利益至上”?
 因此,馬華入閣,不是一項關乎幾個“既得利益者”的問題,而是必須擁有全套思路和方向。馬華黨員,將為這時代的馬華老店,作出歷史性的決定,永續經營抑或是瀕臨倒閉,就在這一瞬間的歷史關鍵點上。

没有评论: